申请体验

“区块链技术创新要植根市场”

来源: 深圳市大创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人气:810 发表时间:2022/04/08 09:33:05

2020年,金融科技将从战略走向落地。

众所周知,2019年,央行正式发布了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这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第一次对金融科技进行系统总结和论述,是金融科技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时间过半,金融科技发展计划的成效如何?赛道上崭露头角的参与者将如何乘风破浪?

《国际金融报》记者邀请了多位行业研究者、思想家和从业者,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帮助小微企业融资、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打破农业企业融资困境中的作用,以及金融科技落地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后续发展路径。

自去年政治局会议将“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各部委大力推动区块链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规范,启动“监管沙盒”试点;工信部引导建设区块链产业,大力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证监会通过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区块链建设试点;国家发改委已将区块链列入“新基础设施”范畴;科技部加大了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力度...

“区块链”国家战略如火如荼,但大规模落地应用仍存在诸多“卡脖子”因素。如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就此,《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分会副主任、上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区块链研究院院长马晓峰。

在马晓峰看来,国家非常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原始创新,各部委都在积极推动区块链的部署。目前区块链产业发展处于基础阶段,计算能力(TPS)并不是制约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的主要因素。他认为,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需要“跨链”和更高效的隐私保护算法。此外,区块链技术创新应该扎根于市场,并在市场应用中不断迭代和完善,建立更多的开源区块链社区。

1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

“工信部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央行和银监会从金融场景出发,探索‘监管沙盒’;实行网信办备案制,确保区块链信息安全。”

事实上,2016年,工信部发布了《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白皮书》,提出了由七大主要技术特征组成的总体技术要求和典型区块链技术架构,分析了共识机制、数据存储、网络协议、加密算法、隐私保护和智能合约、区块链治理和安全问题等核心关键技术,初步明确了未来21个重点标准化方向和标准化方案。

2019年1月,国家网信办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随后公示了第一批197家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名单。在当年10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要求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努力使我国在区块链这一新兴领域走在理论前沿,占领创新制高点,获得新的产业优势。

政治局会议召开后,各部委开始专注于推广区块链行业标准和技术。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规定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安全体系,包括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密码算法、节点通信、账本数据、共识协议、智能合约、身份管理、隐私保护、监管支持、运维要求和治理机制等。

今年4月13日,工信部科技司披露了第一届全国区块链与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国家区块链与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于2018年3月成立,主要是加快建立我国区块链与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路线图,提前布局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及时推进国际标准化。

同样在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基础设施的范围,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计算基础设施。

据马晓峰介绍,工信部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央行和银监会从金融场景出发,探索“监管沙盒”;实施网信办备案制度确保区块链信息安全。

今年下半年以来,各部委加大了基于多区块链的建设。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原则同意京、沪、苏、浙、深等五个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建设的函》,这是证券业区块链基础上的创新建设。上海股交中心和同济区块链研究院共同推进试点工作。9月29日,上海股交中心发布公告称,区块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各项业务数据已可上传,并与证监会监管的区块链成功对接。

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催生了许多新的金融科技产品、服务和业态。然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跨界应用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金融科技使得跨界、交叉的新产品不断涌现,不同的业务直接连接、渗透。风险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广,一旦爆发,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柴洪峰的带领下,中国银联、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等联合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基础设施,旨在利用区块链、舆情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打造监管工具通用基础设施,为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目前已在银联“移动POS创新应用”中试用,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工信部直属科研机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8月30日推出国家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协作新基础设施——“星火链网”,首个超级节点落地重庆。

2“跨链”,隐私保护有待加强

“从同济研究院的大量应用实践来看,无法‘跨链’和缺乏高效的‘隐私保护算法’是目前制约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

据悉,“星火链网”采用自主研发的授权公共区块链技术,兼容了公共区块链开放接入、灵活可扩展的特点,也融合了区块链技术体系易监管、高性能、安全可控的联盟区块链特点。

它分为两层。上层是由超级节点组成的主链,用于管理标识、公共数据或国家未来提供的其他合法资产,还包括监管规则的执行。下层是由骨干节点连接的各种类型的现有区块链应用,其可以从主链获得标识和数据。

在马晓峰看来,区块链节点具有可扩展性,每秒交易量不再是制约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目前区块链的计算能力可以满足大部分应用场景,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业级区块链可以通过上云、虚拟化节点来提升计算能力和节点”。

从同济研究院的大量应用实践来看,马晓峰认为,无法“跨链”和缺乏高效的“隐私保护算法”是目前制约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济区块链研究院联合苏州企业征信、中国人民银行苏州中心支行、苏州银行等长三角机构,搭建了基于区块链的长三角征信链应用平台。这是目前区块链行业内涉及“跨链”和“隐私保护”技术和工程突破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创新应用演示。

长三角征信链基于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征信链应用平台。企业征信机构在链条上存储征信数据、授权信息和查询记录,实现征信机构间跨区域、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企业征信报告信息(如企业基本信息、工商信息、涉诉信息等)的机构间互联互通。).

马晓峰说,“在沪苏等长三角地区,社会信用和金融信用是通过信用链打通的。但是,上海有上海的征信系统,苏州有苏州的征信系统,区块链的技术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应用。一是要解决不同地区之间的‘跨链’链接。”

此外,马晓峰指出,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需要更复杂的隐私保护算法。现有复杂隐私保护算法的共同问题是费工费时费力,难以达到商用水平。“我们现在正在做不同场景下的研究,比如在金融场景下,在保证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对通用隐私算法进行优化,以提高算法的有效性,从而同时满足速度和安全性的商业要求”。

3技术创新应植根于市场应用

“通俗地说,区块链就是一个窝,区块链的技术创新要根植于市场,要在市场应用中迭代完善。中国的社会治理、工业、金融、民生管理、政务等应用场景都可以广泛应用。”

要抢占区块链高地,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马晓峰介绍,同济大学于2013年启动金融科技和区块链的研发,2017年自主研发区块链“吴彤链”底层技术平台,2017年与苏洲共建区块链产学研创新平台,2018年在上海市经信委支持下建立上海区块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据介绍,吴彤链是企业级区块链联盟链的底层平台,拥有原生的国密算法支持和原生的支持UTXO,适用于资产数字化场景,高性能的智能合约引擎,兼容基于Docker的智能合约,完善的权限安全控制,便捷的应用开发支持,基于应用场景的优化,完善的技术支持。

经过多年的R&D和迭代式应用开发,梧桐链底层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银行、保险、航运物流、海关、司法、政府管理、艺术品交易等诸多领域。截至今年7月,已服务超过1500家中小企业,融资金额超过500亿元,实现资金供应链8级循环。

“通俗地说,区块链就是一个窝,区块链的技术创新要根植于市场,要在市场应用中迭代完善。中国的社会治理、工业、金融、民生管理、政务等应用场景都可以广泛使用。其中,解决多方合作和信任问题的‘存单’相当于互联网兴起之时的门户网站,这将是区块链技术最基础、最广泛的应用。”马晓峰说。

经过多年的实践,马晓峰指出,区块链技术迭代迅速,由大学和几家大企业主导的传统科研模式应该改变。中国有影响力的区块链开源社区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少。区块链来自社区,和更多的企业挂钩,更广泛的参与才更有价值。

事实上,中国也在试图建立一个“区块链开源社区”。10月15日,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举办“‘开源节有你有我’开源技术研讨会暨深圳国际开源谷开幕式”。论坛首日,以“开源openurl未来”为主题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区块链工作组成立大会召开,宣布中国首个区块链开源工作组成立。

深圳市大创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产业互联网+供应链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链服务系统、供应链金融ERP、供应链金融软件、外贸综合服务系统等多态融合的全新科技服务。